esc@rcees.ac.cn

010-62849101

搜索

首页 - 科普教育 - 科普教育基地

河北塞罕坝人工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发布时间:2021-12-29点击量:533

河北塞罕坝人工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于2021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研究站由北京大学自主建设,由方精云院士担任站长。该站2006年投入使用,2019年6月进入首批教育部野外台站行列,2021年获批国家站。塞罕坝站用于公共科普服务功能的区域1公顷,建筑面积2650平方米,站区建设了4个实验室和1座温室,同时拥有图书室、食堂、多功能教室等附属设施,可接待约100人在站住宿,能够全面满足科普教学展示的需求。实验站公共科普服务负责人为刘鸿雁教授,联络人为朱江玲高级工程师,参与本站科普工作的科研人员35人。

塞罕坝站拥有4个野外生态观测实验平台,是北京大学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及其他院校等相关学科的重要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和思政教育基地,每年实习本科生约160人。该站还是环境与生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实习,相关实验教学成果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实验站的科普服务包括以下方面:

(1)设立了“半干旱区环境演变”、“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半干旱区植被恢复”及“林草植被格局及成因”等6个主题的科普展板,陈列在实验站大厅内;同时,野外平台和样地均设置说明牌,阐述实验背景目的及意义等。在会议室滚动播放主题视频等。并根据本单位最新科研、重大科技工程成果、国内外科技前沿发展以及经典科学技术知识,及时更新扩展内容。

(2)每年向社会公众开放本单位科教资源,提供团队预约科普服务。每年开展3-5次专题科普研学活动,如大中小学生“走入课堂”,反响颇佳。每年接待两千余人入站参观,包括中小学生一千余人,促进了生态知识的普及。在新版生物学教材中,方精云院士将生态学的基本理念及其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展现给广大中学生,鼓励广大中学生多接触大自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自然观。在站科研人员通过“一席名家讲坛”、“央视新闻”等平台开展科普讲座,普及塞罕坝生态环境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新成果和新思想。

(3)每年均开展专兼职科普人员业务交流,近期被邀请参加北京市科协主办的“科研成果科普转换,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主题沙龙。

(4)塞罕坝站还积极与塞罕坝机械林场合作,参与编写了《塞罕坝森林植物图谱》。出版的《野外生态学实习指导》对于读者了解塞罕坝的生态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素材。方精云院士作为编委会主任完成的《中国儿童植物百科全书》一书,更是为少年儿童搭建了更为系统而严谨的知识体系。

image.png

图1  基地场景

image.png

图2  2009年许智宏校长与李怒云司长为实验站揭牌

image.png

图3  基地场景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4  基地森林水分、温室、气象观测等相关设施

image.png

图5  北京大学本科生野外生态实习及思政学堂

image.png

image.png

图6 “走入大学课堂”系列活动

(河北塞罕坝人工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供稿)